

冯平山(1860—1931),名朝安,又名康,字昆炎,号平山,广东新会会城镇人,是香港第一代华人企业家及银行家,也是省港著名的慈善家。清朝末年,他曾被封为中宪大夫光禄寺署正(属六品官职)。1925年4月23日,获香港英国政府赠“太平绅士”荣衔。
冯平山七岁入学读书,十五岁离开学校,跟随叔父往暹罗(泰国)学习经商,经营丝绸和土产杂货。从学徒做起,慢慢学会当买手(采购),至二十岁时,便可独当一面,常为叔父回省港办货。1882年,回到新会与岳父李某合资,在古井慈溪种植甘蔗40多亩,但翌年6月,因台风为害,血本无归。1887年,得表伯叶槐光的支持,挟资千元,到澳门采购果皮,到香港采购砂仁、木香、桂皮等货。第二年正月,就随叶前往重庆,选地择吉,开张安记字号。1890年,他自编电报暗码,通经贸信息,又自置船只,货运重庆与香港,10年间,盈利100多万。20世纪初叶,他将商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香港,开办兆丰行,从外地购入各类山珍海味,批发给其他商行公司。由于经营有方,店铺生意兴隆,很快便成为南北行中响当当的字号。此后,又向金融业方面发展,先后在广州开设安隆银铺,在香港开设维吉利银号、亦安银号。1919年,香港东亚银行成立,他是该银行的大股东兼永远董事。从而也成为香港第一代华人企业家、银行家。
他坚守“立品做人”的宗旨,不义之财,坚决不要。不义之事,坚决不做。1881年,在暹罗协助其叔父经营杂货期间,暹罗有一个姓龚的华侨富商,是叔父的好友,要以女许他为妾,且要以巨资遣女,以为妆窗。但他不为财色所动,谨遵立品做人的宗旨,以“新婚未久,且若纳妾则需长客异域,遂以禀命父母”为辞,婉言拒之。1903年,广州三元里有几个专到重庆收购鸦片的商人,知道他在穗、港、渝都有自己开设的商号,航行的船只,就以美言诱请他参与经营,说此项经营一年之内就可轻而易举地赚个十万二十万,但他严词拒绝。1921年,上海交易所大行其道,商品和证券买卖之风弥漫沪上。当时香港有一市侩,以股票2万元为饵,希望与合作出资组织交易所。他早已洞察其奸,为了维持香港的商业秩序,当即严词拒绝。又向港府建议,陈以利害,请予严加禁止。
他勇于任事,重公义,轻私财,待人以诚,为社会所推崇。从1892年起,历任广州方便医院及善堂董事、香港东华医院首任总理兼理财政、永远顾问和香港华商总会值理。他在任内建树良多,主要有安定银市,东华义学接受政府津贴,赈恤新会天河闸水灾,改建大口环义庄等。此外,还建了华人永远坟场。从1914年起,他先后任香港保良局总理、首任办理、国防局总理、新会同乡会顾问、新会商会副主席及董事、香港大学永远值理等职。1925年,荣获香港英国政府授予的“太平绅士”。
他关心桑梓文化教育及社会慈善福利事业。1913年7月,新会天河围崩缺,西北江水为患,灾民逾万。他与东华医院数人前往广州与救灾公所会商赈灾,筹钦4万多元赈恤灾民。1917年,为了发展国民教育,解决贫家子弟无钱入学的困难,他慷慨捐献14万元(白银),托李淡愚在新会县城开办平山贫民义塾,对贫家子弟除免收学费外,一切书籍纸笔墨也由义塾供给。同年,又在香港与孔圣会办男女义塾3所。1918年,新会商会成立,为了解决商会经济不足之困,他捐资1000元。1919年,在新会捐建白沙公园、象山公园、嘉会亭、养拙亭。1922年,又出资购置会城仁寿坊“谭氏屋”,为景堂图书馆馆址;在新会书院旁建平山高小学校,建筑费达六七万元。1923年,购买了旧守府衙署,拆平新建,作开办职业学校校址。同年,给新会冈州中学捐献巨钦。1930年,将会城的贫儿义塾与高小学校合并,改为平山小学。在广州。1922年5月,任广华医院施赠中药劝捐值理,积极赛得基金7万多元。同年9月,捐资11万元兴建广州市高等师范学校附属高小,并捐资1.5万元作为奖励高小优等学生基金。校舍于1926年落成,学校将新建的礼堂命名为“平山堂”。1930年夏,中山大学扩建校舍,他又解囊资助,校舍次年完成,亦命名为“景堂院”。
冯平山建的景堂图书馆
1931年8月2日,冯平山在香港病逝,终年72岁。葬于香港华人永远坟场。出殡那天,香港政府特派军乐伴送灵车。故里乡亲在江门为其举行了追悼会,广州中大附小亦开会以表哀思。
声明:图文主要来自谭思哲等编著的《江门五邑海外名人传》,部分来自网络。
![]() |
手机网页端 |
主办单位:江门市档案馆 查档电话:0750-3272218 邮箱:jmsdag@jiangmen.gov.cn | |
技术支持:广东迪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EL:400-183-6868 FAX:0750-3973004 | |
备案编号:粤ICP备14002492号 |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