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门市档案馆二维码
伍廷芳
    
发布时间:2016-10-09
[ 字号
]
转发至:

伍廷芳(1842~1922),名叙,字文爵,又名伍才,号秩庸,后改名廷芳,广东新会人,1842年7月30日出生于马来亚,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、法学家。他曾先后两次被清政府任命驻美、墨、日、秘、古等国公使,辛亥革命后脱离清朝政府,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,先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、军政府外交部长、华民国政府外交总长、财政总长、广东省长、代总统等职,为推翻帝制,建立民主共和,进行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。

    

伍廷芳

伍廷芳在他的一生中,还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事业。他为了解决贫苦失学儿童读书困难,1913年在新会县会城镇友竹伍公祠开设了“廷芳义塾”,免收学费、杂费,还供给学生文具书籍。10年来,该校让500—600贫苦子弟读上书。直至伍廷芳逝世停办。1935年,伍氏夫人何妙龄,继承丈夫义务办学精神,将原校改名“廷芳义学”,把在会城官来桥的祖屋部分改建为校舍,使学校扩大为全小学。1938年,日军侵入会城,该校被毁,再次停办。

    

    

伍廷芳与妻儿的合影

3岁随父回广州芳村定居,13岁时曾被绑票,逃脱后只身赴香港圣保罗学院求学,接受了六年的西式教育,5年后,以优异成绩毕业。求学期间,与黄胜一起创办第一家中文报纸《中外新报》,又协助陈蔼亭创办《香港华字报》。1862年,担任香港高等法院译员。1864年,与何进善牧师的长女、何启之姐妙龄女士结婚。1870年,由高等法院调任巡理厅首席译员。1874年,自费留学英国,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,斯满后取得大律师资格。

1877年2月返港,是获准在英国殖民地开业的第一位华人律师,同时又被港府选任为考试委员。洋务运动开始后,天津海关道黎兆棠将伍廷芳引荐给李鸿章,李鸿章将之延入幕府。1878年12月16日,港督轩尼诗正式委派其为掌法绅士(后译太平绅士),开华人任太平绅士之先河。1879年2月19日,成为香港开埠以来第一位立法局华人议员。1880年与富商梁安等联名上书,请求成立华人商会。1881年,他提议创建电车计划,并建议其妻弟何启进行九龙湾填海工程,他还多次捐款支持香港教育事业。1882年,正式进入李鸿章幕府,其后主持办理了因北洋水军舰停泊日本发生的“崎案”。

1896年,被清政府命为出使美国、西班牙、秘鲁公使。1897年2月25日,返港省亲,受到港督罗便臣、驻港陆、海军司令、立法局全体议员及士绅们的热烈欢迎。1899年,奉命同墨西哥签订《中墨通商条约》。1902年,应召回国,授四品候补京堂衔,先后任修订法律大臣、会办商务大臣、外务部右侍郎、刑部右侍郎等职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,伍廷芳被任命为司法总长。1906年,伍夫人何妙龄捐巨款建成何妙龄医院。伍廷芳居港20余年。1907年,再次出任驻美国、墨西哥、秘鲁、古巴公使,两年后回国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,伍廷芳在上海宣布赞成共和,致函清廷,劝告清帝退位。1911年宋教仁、陈其美等人商量在上海起义,成立“沪军都督府”。伍廷芳任外交总长。1912年,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,伍廷芳被任命为政府临时司法总长。1916年,出任段祺瑞内阁外交总长,次年代总理,旋因拒绝副署解散国会令解职出京。1921年,任广州军政府外长兼财政总长。北伐战争时,曾代行总统职权。

1922年6月23日,在广州病逝,终年81岁,葬于广州东郊一望岗(今越秀山体育场南端)。同年12月17日,在上海九亩地新舞台召开追悼大会,会场上悬挂着孙中山的亲笔挽辞:“人亡国痒”。参加追悼的团体、个人达万人,追悼会持续了几天。孙中山为表彰伍廷芳对辛亥革命的功绩,亲撰〈伍秩庸博士墓表》,以表纪念。

图文来自网络。


    

【关闭窗口】
手机网页端
主办单位:江门市档案馆 查档电话:0750-3272218 邮箱:jmsdag@jiangmen.gov.cn
技术支持:广东迪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 TEL:400-183-6868 FAX:0750-3973004
备案编号:粤ICP备14002492号  
 粤公网安备:44070302000670 地图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