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门市档案馆二维码
邓萌南
    
发布时间:2016-10-12
[ 字号
]
转发至:

邓荫南(1846-1923),原名松盛,字有相、荫南,排行三,又称邓三,广东开平人,开平公学堂及檀香山华文学院肄业。是华侨支持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杰出代表,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“爱国以命,爱党以诚,家不惶顾,老而弥贞”的著名华侨人物。早年到檀香山谋生,后经营农场和蔗园,成为当地的富商。性情慷慨,乐于助人,深得华侨和当地土人敬重,与孙眉交往甚密。1894年与孙中山见面,加入兴中会。次年变卖家财充革命经费,回国参与筹划广州起义,失败后避居澳门。1898年与宫崎寅藏等在广州设东亚同文会,以为继续开展革命活动的掩护。同年协助陈少白在香港创办《中国日报》。

1871年,邓荫南由澳门乘船赴檀香山,刚巧香山县孙达成的儿子孙眉也同时登船,在船上又同在一个舱位,由于志趣相投,旅途中结成了好朋友。邓荫南到达檀香山后,经几年的苦心经营,先后办起农场、商店,以后又在茂宜山开设糖厂,有工人数千人,其中华工居多。他为人慷慨豪爽,不时接济和帮助有困难的侨胞,因此在当地侨胞中享有颇高威信。邓荫南虽在实业上颇有成就,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,致使祖国贫穷落后,屡受侵略者的欺侮,使他感到耻辱。

1894年10月,孙中山到檀香山宣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理,邓荫南决心跟随孙中山进行革命。1895年1月,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,并设立十多个联络点,邓荫南负责两个联络点的工作,他与陆皓东一起,来往于广州和香港之间,担任联络和运送枪械、弹药。同时,举行起义所需大笔经费都是由邓荫南慷慨地变卖自己的产业而得。第一次起义,原计划在重阳节(10月26日),利用群众登山扫墓机会,组织香山、顺德、英德的绿林会党,加上从香港回穗的兴中会会员,分五路袭击广州各重要衙署,一举攻占全城。但由于内部步调不一,事机不密,叛徒告密,使这次起义未及发动便告失败。

1898年,同情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日本友人宫崎寅藏来到广州,与邓荫南一起创立东亚同文会。邓荫南等兴中会会员利用这个会社作掩护,从事策反清军、侦探军情的工作,曾测绘虎门、黄埔等险要之处的地图以及各衙署的地形图等,与绿林人物欧新、马王海等取得联系,拟在适当时机在广州再次举事。但也因事机不密,两广总督谭钟麟派兵搜查东亚同文会,邓荫南等闻风逃脱。1899年12月,孙中山命陈少白在香港创办《中国日报》,宣传革命,邓荫南大力协助筹办,使该报在次年初便得以出版。

1900年7月17日,孙中山准备第二次武装起义,在日本同杨衢云、宫崎寅藏等人乘法轮抵香港,在香港海面的一条船上召开会议,决定由郑士良督率黄福、黄耀廷、黄江喜等到广东惠州发动起义;史坚如、邓荫南赴广州组织起事及暗杀机关,以资策应;杨衢云、陈少白、李纪堂在港担任接济饷械事务;日本诸同志帮助办事。但此举也没有达到目的,邓荫南乘小船经陈村脱险到香港,年仅22岁的史坚如因未能及时逃脱,被清廷杀害。而郑士良在惠州的起义军,也因弹尽粮絶,失去后援而被迫解散。

1903年1月,兴中会会员谢缵泰、李纪堂和太平天国旧部洪全福等人,准备在广州起义,邓荫南也参加了这次筹割。他与李纪堂设法筹集经费,购置炸药、雷管、药线等,让革命党人在其农场制造炸弹,但起义终因被人告密而失败。

1905年8月,中国同盟会于日本东京成立,孙中山任总理,写信给孙眉和邓荫南,布置在香港发展同盟会组织。他俩接信后,以在香港的兴中会会员为基干,号召和发动志士仁人入会,至同年年底,同盟会香港分会成立,由陈少白任会长,邓荫南也宣誓人会。邓荫南虽已年迈体弱,不适宜亲自回内地活动,但仍以办农场和经商为名,筹欵支持同盟会的各地武装起义。1910年1月,广州新军起义失败,不少新军士兵流落港澳,邓荫南在农场搭盖了一些篷屋,收留这些新军。

1911年4月27日,广州起义(即黄花岗之役),邓荫南在香港负责筹备“先锋队员”的枪械,由黄兴带领进攻两广总督衙署的“先锋队员”所使用的手枪,就是邓荫南筹钦购买的。同年10月10曰,武昌起义爆发,邓荫南与黄大汉等人,组织和带领民军,攻克新安县城。随后,邓荫南派出数百名民军到东莞,协同当地民军进攻莞城。1911年11月9日,广东宣告独立,邓荫南被委任为新安县民军总监督。次年1月,邓荫南回到祖籍开平县,担任民团总长,协同县长,筹钦购买枪械,缉捕贼匪。1912年6月,邓荫南辞退开平民团总长,移居广州。

1921年5月,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,第二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:邓荫南历任总统府咨议,内政部农务局长、石龙厘厂总办等职。10月,又被选为开平县县长。他在县长任内,为官清廉,且有鸿图大计,大力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,又在开平百立山附近开办模范农林场,发展种植业,后来祇因在任时间短而没有如愿。1922年6月16日,陈炯明背叛孙中山,唆使部下叶举率兵围攻总统府。孙中山避居永丰舰,邓荫南闻讯后,即筹钦一万多元,送给正在永丰舰指挥平叛战斗的孙中山,自己亲自从开平县带兵去广州参加平叛,但被驻江门的逆军陈德春侦悉,派遣统领黄汉率队将邓荫南的军队围攻缴械,使邓荫南的援兵计割没有成功。

1923年1月15日,陈炯明在各地的讨伐下,撤离广州退到东江一带。孙中山任命胡汉民为广东省长,邓荫南也从澳门来广州协助胡汉民,满怀希望再为革命效力。但先进人广州的桂军将领沈鸿英图谋不轨,1月26日,沈鸿英、杨希闵在江防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,邀请胡汉民、邹鲁等人参加,企图枪杀他们,胡幸免于难,但邓荫南的好友李新,在掩护胡汉民脱险时被击毙。邓荫南见局面又起变化,只好再返澳门。这次事变,给邓荫南很大刺激,对军阀的卑劣行径,他极为愤慨,对革命前途也极为担忧,因忧愤成疾,终于一病不起,1923年2月5日,在澳门住所溘然长逝,终年78岁。

1923年2月21日,孙中山从上海到广州复任大元帅职,得悉邓荫南逝世消息,心情极其沉痛,亲笔在邓荫南的遗像旁题上“爱国以命,爱党以诚。家不遑顾,老而弥贞。载瞻遗像,犹怀友声”的辞句,并发布了《追赠邓荫南令》,文中写道:“邓荫南为国尽瘁,老而弥坚,今忽溘逝,殊深震悼。邓荫南着受陆军上将;并给银一千元治丧。所有应行议恤事宜,大局底定,即由陆军部从优拟议”。

1923年10月,兴中会元老陈少白、宋居仁、钟荣光等和邓荫南长子邓植卿,遵照邓荫南“死后当与兴中会同志共葬一处”的遗嘱,将其遗骨运回广州,孙中山下令广州市府在东郊大宝岗拨给坟地,葬以国礼。其墓碑上,镌有孙中山亲题的“陆军上将邓荫南之墓”字样。1929年6月,檀香山的华侨捐钦重修墓园,竖了一尊10米高的纪念碑,上书“邓上将荫南纪念碑”。墓侧刻有胡汉民亲撰的墓志,详记邓氏毁家为革命的壮举。

位于广州先烈路的邓荫南墓


声明:图文主要来自谭思哲等编著的《江门五邑海外名人传》,部分来自网络。


 


【关闭窗口】
手机网页端
主办单位:江门市档案馆 查档电话:0750-3272218 邮箱:jmsdag@jiangmen.gov.cn
技术支持:广东迪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 TEL:400-183-6868 FAX:0750-3973004
备案编号:粤ICP备14002492号  
 粤公网安备:44070302000670 地图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