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焕镛
发布日期:2018-05-21    

src="./W020210129392159465655.jpg"

陈焕镛(1890~1971年),字文农,号韶钟,祖籍广东新会潮连乡巷头村(今江门市郊区),出生于香港。父亲曾任古巴公使,母亲是古巴籍西班牙人。陈幼年丧父,随母亲移居上海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又跟随母亲去美国,民国2年(1913年)考入哈佛大学森林学系,民国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。民国9年回国后曾任南京金陵农学院森教授、南京东南大学教授,曾到海南岛五指山林区调查和采集植物标本。民国11年参加鄂西植物调查队,赴神农架山区采集标本。民国16年回广州,任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教授兼植物学系主任。次年任该校农学院院长,创设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。民国19年初,代表中国出席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的第四届太平洋科学会议。同年8月,出席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的世界植物学会第五届大会,并发表题为《中国近十年来植物科学之发展概况》的论文。民国24年,主办《中山专刊》植物学学报。同年任广西经济植物研究所所长,被推选为中国代表团团长,出席在荷兰召开的世界植物学会第六届大会,并受聘为植物命名法规小组副主席。从民国25年起,先后任中国植物学会会长、广西大学教授、中山大学理学院院长等职。民国37年移居香港。,乘香港至桂林最后一班航机回祖国。

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历任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、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、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所长,第一、二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,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。60年代初,曾回家乡前往新会叱石风景区参观,并对木兰堂前那棵没有准确名字的大树进行鉴定,确认为■(读荷)树。   

 他的主要著作有《中国经济树林》、《广州植物志》、《海南植物志》、《中国植物一个新属》、《银杉——我国特产的松柏类植物》、《中国植物图谱》等。